记首都艺术家赴南水北调工程库区慰问活动
编者:10月19日至30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支援合作办、市文联共同主办的以“饮水当思源 感恩进库区”为主题的首都艺术家赴南水北调工程库区慰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其间,来自戏剧、美术、书法、音乐、曲艺、摄影等9个艺术门类的百余名艺术家,分别在湖北十堰、河南南阳南水北调工程库区的10个区县镇,举办了10场大型文艺演出、10场书画笔会和10场摄影图片展,现场观众达8万余人,表达了首都人民的感恩之情,感动了移民干部群众,也感动了首都艺术家,取得圆满成功。对此,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同志特别做出批示。赵实在批示中指出,北京市文联此次赴南水北调工程库区开展的下基层慰问活动卓有成效!将采风创作、宣传展示、志愿服务、精品演出与提升艺术家的思想道德素质、拉近与人民的距离和情感紧密结合起来,经验可取!望持之以恒。本报特刊发本次慰问活动通讯文章,以飨读者。
演员阿龙演出川剧变脸
北京书画艺术家与南阳书画工作者进行艺术交流
摄影展吸引很多观众观看
艺术家抱着诚挚的心采风创作、开展活动,充分表达了北京人对库区人民的关心、慰问和感恩之情
为大力宣传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伟大实践、广泛宣传水源区人民的奉献精神和工程建设者的先进事迹,表达感恩之心,开展好慰问活动,今年7月底至8月初,北京市文联组织所属8个协会的60余名艺术家,带着首都人民对库区工程建设者和广大移民的深情厚谊和感恩之心,先后深入到陶岔渠首、丹江口大坝等工地一线和当地博物馆了解工程建设情况,赴十堰、南阳库区8个移民村镇、新区采访移民搬迁和生产生活情况,召开了2场移民座谈会,听了2场事迹报告会,观看了8场当地民歌、戏剧表演,汲取了创作营养,激发了创作灵感,创作出一批书写移民精神和工程建设者先进事迹的原创作品:戏曲《根》等2部,诗词、楹联等书法作品100余幅,美术作品14幅,报告文学《为了一泓清水北上》等2部,诗词《移民万岁》等11首,散文《淅川的银杏树》等3篇,摄影素材10000余幅,歌曲《饮水思源》等15首,舞蹈《汉水丹心》等3部,曲艺作品《送水》等3部。采风创作深入扎实,记录书写了工程建设中的感人故事和移民精神。这些作品,源于生活,接地气,能感人,有冲击力,为10月份开展慰问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原创节目排练认真,入情入戏的表演成为此次慰问演出活动的最大亮点。此次慰问感恩之旅,共带去了8首原创歌曲、6首原创诗朗诵、1首原创曲艺作品。这些作品在赴库区慰问之前,北京市文联专门组织专家和演员经过了精心排练和试演,无论在演唱风格、演唱技巧还是在演唱情感上,都进行了反复推敲、打磨和排练。为达到最佳演出效果,先后对词、曲进行了多次修改,组织了3次集中试唱,演员则进行了数次磨合演唱,临行前两天在专家们的精心论证后,才确定了最终的表演曲目和演员。这些原创节目,在内容上反映的都是记录移民干部群众和工程建设者的生动故事,歌颂的是移民精神和奉献之歌;演员都能够全面理解歌词的内涵和意境,表演入情入理,曲曲打动观众,成为了此次慰问演出活动的闪光点和兴奋点。
感恩慰问元素突出,情和爱的交织贯穿此次活动的每个环节。此次慰问活动,始终以感恩为主线,以答谢为目的,不失为感恩之旅、答谢之旅。主持人的主持词,互动中演员的道白,民间艺术家的现场感言,节目表演中打出的横幅,书画家们创作的字画和摄影家的图片展等,处处体现了感恩和慰问的元素。歌手刘冲、曾小燕每次与台下观众互动,都与现场观众拥抱、合影,并发自内心地说:“感谢你们!你们辛苦啦!我们不会忘记你们!首都人民不会忘记你们!”魔术师李学义、阿龙和狮子舞演员徐卫强等,每次表演中都打出“饮水思源感恩库区人民”“共饮一江水,同是一家人”横幅,令现场观众为之感动,叫好声不断。
此次演出的节目,都是根据库区观众情况,经过反复研究、有针对性挑选出来的,尤其是在节目质量、类型、内容和演员的选择上下了很大功夫。在质量上,选的都是能代表首都艺术水准的节目;在类型上,突出选用互动性、娱乐性、观赏性强,适合库区观众口味和爱好的节目;在内容上,注意筛选以感恩为主题的原创作品;在演员上,特邀李金斗、李建华、笑林、付强等名人亮相并挑选魔术师李学义、阿龙,口技演员冀勇,小品演员梁子,相声演员祥子、佟楠以及杂技演员等参与,在与观众近距离接触和互动中,让观众看到了平时只能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节目和演员。在丹江口市工人体育馆演出时,看到自己喜欢的相声演员李金斗来到现场,年过七旬的何民老人激动地说:“我可爱看他的相声了!实在没想到,还能近距离地看到‘大明星’演出,真是太高兴了!”
现场互动氛围浓厚,场场成为两地人民情感交融和心心相印的欢乐海洋。此次慰问活动,每一场演出都强调演员与现场观众的互动,要求能走下舞台到观众中去的节目都要走下去,在观众中演,和观众一起表演,在心与心的碰撞交流中拉近与当地人民的感情。歌手曾小燕在演出中,每场都要用当地口音唱当地民歌《龙船调》《编花篮》,激起很多观众争先恐后与她合唱,现场氛围十分感人。歌手刘冲非常善于调动观众情绪,每当拿着首都艺术家录制的南水北调歌曲光盘走向观众时,观众们都是一拥而上抢光盘,并随着他的歌曲《擦干你的眼泪》的节奏唱了起来、舞了起来,尤其在他老家渠首演出时,他用地道的河南话说得现场观众热血沸腾,很多人流下眼泪。李学义、阿龙和冀勇表演魔术、口技时,观众抢着跑上舞台与他们一同表演,两头狮子每次走到观众中,都会引来男女老少争着摸一摸或合个影,有的甚至骑到狮子背上,现场氛围非常喜庆。
笔会影展真情体现,真实展示了库区人民和工程建设者的历史风貌和生活变迁。此次慰问之行,伴随演出举办的10场书画笔会和10场摄影图片展,也吸引了大量当地观众驻足观看。书画笔会,创作赠送作品800余幅,书写描绘了伟大移民精神和世纪伟大工程。书法家程辉写的《甘泉北上》,刘贞亮写的《饮水思源》《同饮一江水》,张兆良写的《南水北调世纪工程、移民迁安惠及子孙》,杨春燕写的《南水北调京津两地受益、科学引路华夏生民享福》等,用浓浓的墨香书写了首都人民浓浓的情感。画家路海艇的《秋到农家图》,老谷仓上遍布泛红的爬山虎,农家院的窗户上挂满金黄的玉米和红彤彤的辣椒,院中枫树下扑腾着几只田鸡。路海艇说:“秋天丰收了,希望库区人民日子过得像红辣椒一样红火。”摄影图片展,展出作品80多幅,大多是北京摄影家7月底采风创作的作品,既有《江汉秋汛》等反映库区山水之美的作品,也有《新家园》等表现移民生活的人文作品,再现的是南水北调工程库区工程建设者和库区移民的历史风貌和时代变迁,将伴随历史长河流传千古。北京摄协副主席迟玉杰说:“我们把镜头对准广大库区群众和工程建设者,是对人民生活的记录,对工程建设的记录,也是对时代发展的记录。”
艺术家的倾情表演深深感动了库区人民,极大地激发了两地人民的情感交融和一家亲情谊
此次慰问演出,除2场室内演出外,其他8场演出7场在露天广场、1场在工人体育馆,场场观众群情激昂、热情奔放,场面十分壮观。其中3场演出,核心区观众每场都达到万人以上,核心区之外也是人山人海。在渠首淅川,上午9:30的演出,早晨6点多库区移民就从四面八方涌向演出现场,一些路段甚至堵了车,8点前演出中心广场凳子就已经坐满,外围到处都是站着的观众,现场足足有二三万人。在邓州市朱营村文化广场,雨越下越大,当演员们穿着单薄的演出服、没用任何避雨工具出现在舞台上时,广场近万名观众响起浪涛般掌声,观众们穿着雨衣、打着雨伞兴致勃勃地观看了2个多小时,几乎无人离开。村民李贝抱着8个多月的孩子冒雨看完了整场演出,她说:“这么精彩的节目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以前像口技、北京琴书、狮子舞等节目很少看到,这次在家门口演出,即使雨下再大也一定不能错过。”曾到过北京的南阳市十里铺村全国劳模李恒三,为看演出六点钟就从家出发,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现场,完善了对北京的印象。仅有的两场室内演出,都是一票难求。11天时间,每场演出都是持续两个半小时以上才在热烈持久的掌声中落幕,很多观众沉浸在感动的氛围中久久不愿离去。
此次演出,主题突出感恩,表演突出入情,现场真切感人,台上台下常常泪水和情感融合在一起、拥抱和欢笑交织在一起。一曲《饮水思源》,唱出了受水人民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唱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伟大壮举和库区人民的奉献情怀,很多移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根据原丹江口市均县镇党委副书记刘峙清的感人事迹创作的歌曲《老刘》,真实感人,让台下观众潸然泪下;一曲北京琴书《送水》,让郧西县政协副主席、移民干部中的“铁娘子”田翔燕,郧县70多岁的李大娘等众多移民干部群众脸上挂满泪珠;诗朗诵《移民树》,以真挚的情感、暖人的话语感动全场。“老奶奶已经当了四次移民,为了南水北调,她又要搬到千里以外的新家,她说‘搬就搬吧,不差这一回’”,多少观众听到这句质朴的话感动得泪流满面。当演员呼喊出“我的心早已向着移民的祖坟,一千次地下跪,从心底里一万次地高呼移民万岁!”时,又有多少观众跟着呐喊“移民万岁!”歌手吴永飞唱着歌曲《老刘》走到移民干部周晓英面前和她握手致敬时,周晓英眼含泪花向在场的所有观众深鞠一躬,传递着内心的酸甜苦辣和对人民的情感。郧县演出现场一位姓王的老人说:“我们是库区移民最多的县之一,过去虽说是舍小家为大家,但心里总有个解不开的心结,今天首都来人看望我们,还给我们演节目,说明你们记着移民,我的心一下痛快了,为了首都人民能喝上水,我们牺牲再多、搬的再远也值得!”十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世杰看完演出后深有感触地说:“首都艺术家送来的文艺大餐,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我们库区人民永远会铭记在心里。”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看了演出后表示,首都艺术家不仅带来了艺术的享受,更带来了首都人民对库区人民的深厚情谊。作为库区人民,我们一定维护好这个工程,保证“一江清水送首都”,支持首都更加繁荣蓬勃发展。
在郧县、淅川、西峡等县演出,很多人穿上新衣服,小姑娘穿上漂亮的礼服,有的全家人开着小车或农用三轮车,有的骑着摩托车或自行车,有的干脆步行,涌向演出现场,每一地的观众都滔滔不绝地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西峡县的观众李老汉乐呵呵地说:“从来没有首都的艺术家来,见到首都的演员还是第一次。节目都好看,唱到我们心坎里去了。”谈到此次慰问活动的初衷,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启刚表示,南水北调工程意义极其重大,库区人民为此所作出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反映他们的事迹、为他们放歌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作品中散发的浓情厚意让首都人民与库区人民心贴得更近了。同时,此次活动也是北京市文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具体行动。
首都艺术家被库区人民的精神深深感动,时时处处表现出为人民服务的高昂热情和奉献精神
活动期间,每一场演出,大家都抢着上场,争着演出,没排上的还不高兴,甚至流泪。有的虽然知道下一场没排上自己的节目,但还带着演出服装和道具来到现场,期盼着能临时调整给加上。有的则是找到演出统筹,要求能够多上几场,多演几个节目,多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恩之情。在丹江口市工人体育馆演出时,著名相声演员李金斗和李建华,为表达对库区人民的感恩之情,连续表演了三段相声并向四周看台观众分别鞠躬,同时还连声说:“谢谢你们了!谢谢你们了!”李金斗表示,南水北调是中国的一件大事,库区人民为工程付出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为人民服务,应该走到群众中去多为他们说段相声、唱首歌,用文艺的形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魔术师李学义每次演出都在20分钟以上,他说:“每次走上舞台,看到为工程作出贡献的人们,我心里就有一种冲动,就不想下来,就想把更多好节目演给他们看。”活动期间,10场演出场场超过2个小时,最长的达到3个多小时,节目多的一场达到18个。
随着活动一天天的延续,艺术家们对库区移民所付出的艰辛和奉献了解得更多,被移民精神和感人故事打动得更深,他们的表演也更有激情,都是带着感情、带着激动、带着报恩之心走上舞台、走向观众、表演道白的。歌手刘冲、曾小燕、吴永飞、王俪霏每次演唱《房前屋后》《饮水思源》《老刘》《南方清水北方来》,看着不停在擦眼泪的观众,他们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澎湃含泪演唱。民间艺术家哈亦琦、郭海帆、赵永歧、杨晓康每次把民间工艺品无偿赠送给库区移民干部群众后都道声:“谢谢库区人民!你们辛苦啦!”书画家们则是以自己的笔墨书写描绘自己内心的感慨。在郧县笔会现场,书法家方放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这里涌现出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让我很多次感动得流泪。我们能够有幸为他们做点贡献,能够用书画作品来回报他们,是我们的光荣和骄傲!”
此次活动中,艺术家们处处、时时被库区人民的无私奉献所感动,表现出很强的吃苦精神和奉献意识。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秋雨绵绵,演员们都是面对强烈的阳光,冒着寒冷的秋雨,不穿戴防晒和防雨衣服给库区观众演出。在邓州演出时,正赶上大雨,诗朗诵演员带头穿着演出服上场,女演员陶阳连胳膊都露在外面,冻得嘴唇发紫,但表演一丝不苟,赢得全场赞赏。北京琴书表演艺术家王树才说:“雨再大,我也要上台表演,这时不能退缩,要对得起台下万名观众!”小品演员梁子说:“就算全身湿透了,也要把节目演好!”北京摄协的4位摄影家年龄都在50岁以上,10场摄影图片展都是他们自己搬运、布展和收展,从没叫过一声苦。迟玉杰说:“库区移民做出那么多的牺牲和奉献,我们吃这点苦算不了什么,我们要尽可能地把这些记录再现他们历史和繁荣的图片展示给大家,使大家从中受到鼓舞、得到激励。”
库区人民所做出的艰辛付出和巨大牺牲,深深感动着首都人民用实际行动宣传移民精神、珍惜每一滴水、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移民精神深深感动着首都艺术家和首都人民,他们采取不同的方式宣传库区人民的无私奉献,宣传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宣传北京人民的感恩之心,宣传水源区人民的支持,这也是对库区人民的汇报。
首都艺术家赴库区开展慰问感恩活动,亲身感受了库区移民的艰辛付出和巨大贡献,他们不但以实际行动在当地表达感激报恩之情,同时回到北京还向周围的人积极宣传移民精神和工程建设者的生动故事,让首都人民能够知恩图报。书法家杨春燕不无感慨地说:“来之前只知道南水北调是个浩大工程,来了之后才深切体会到还有这么多感人的人和事,回到北京后我一定把自己的亲身感受跟周围的人分享,让大家充分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充分铭记工程建设者和移民群众的奉献精神。”
据了解,12月份,北京市文联还将举办3场南水北调原创艺术作品讲唱会,以教育首都市民饮水思源,节约用水。同时,还要组织首都文艺家赴库区开展大规模的采风创作和两地文艺界对接协作活动,以创作出更多更好、接地气的优秀文艺作品,回报库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