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自由市场,北方人叫赶集,南方人叫赶场,而在我们盐城叫逛自由市场。现在离家不到500米的地方,就是自由市场,只要一有空,我就会往那跑,去逛自由市场。
喧闹的人群,讨价还价的声音,满足与兴奋,快乐与富足,一幅市民人生百态图,如同《清明上河图》的北宋汴梁,虽然嘈杂,却让人感觉到滚滚红尘里的暖意、温馨。买东西,讨价还价,就像进行一场人生的预谋:付出、得到、讨价还价;得到、付出、再讨价还价……
今天的自由市场,已非昔日的菜场。小商品、小百货、小五金;粮油熟食、菜蔬瓜果、鸡鸭鱼肉蛋;小饭馆、小吃店、小诊所、裁缝店,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在我小时候,自由市场曾作为“资本主义的尾巴”被严厉割掉,老百姓吃粮吃菜吃肉,都是按票供应,粮店、菜店、肉店的人都是“爷”,你是惹不起的,你如果无权无势,你也买不到好东西,还经常缺货,只能是有什么买什么,能把肚子糊弄得不饿就行。在我十岁左右时,这“资本主义的尾巴”却怎么也割不干净。在蟒蛇河岸边上的一个渡口,又自发兴起了一个自由市场,早晨天不亮就开集,七点半上班前就散集。为什么要在渡口边?为什么要这么早?因为那里非常开阔,四周还有大片的芦苇荡,如果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政府人员来了,就可以跑掉,钻进芦苇荡,能让人想起某个战争时代的电影情景。那个自由市场离我家来回有十里路,父亲有时会带我去,全是跑着去,跑着回,天不亮就要起来,买完菜后,赶快扒几口早饭,然后去上学。那是一个荒诞而艰辛的年代,但老百姓追求物质充裕,过幸福生活的欲望却怎么也挡不住。
几十年来我逛自由市场逛出了感情,以至于到北京、广州、大连、长沙、成都等地出差,我都要去逛自由市场。我还逛过古桥上的自由市场,铁路边的自由市场,铁路山洞桥边的自由市场,够奇特吧。那一份闲适,那一份兴奋,那一份作为平民百姓的人生乐趣,在自由市场里,则可以尽情挥洒。
2016年,陪一位外地的老干部调研,我忍不住要去自由市场逛逛。我是陪同兼导游,不好擅自行动,只好问老干部的秘书是否一起去,秘书说:“不好吧,让首长一起逛自由市场,那地方太杂乱。”那位老干部听见后,却说道:“怎么不去,去逛逛!”
走进琳琅满目,熙熙攘攘的自由市场,那位老干部的脸舒展开来,一种孩童的纯真竟爬上那张保养得很好的脸上。他像孩子似的问这问那,最后竟买了几块油炸糖糕吃起来。他告诉我:“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在集市里做小生意的母亲要很晚才能回家。我最 高兴的事情,就是母亲很晚很晚回来时,能带回几个油炸糖糕,那是一种中间带糖的油炸糖糕,可好吃了。”但油炸糖糕是很少能吃到的。所以,吃糖糕的情景,竟构成了他对童年温馨的回忆……
走出自由市场,他还品尝着油炸糖糕的味道。他又兴奋地说:“真感谢你,又让我吃上了油炸糖糕。”看着他那兴奋的样子,我似乎明白:那一份渴求平民百姓生活乐趣的心态。那份自由与平淡的情趣,那份小民百姓的渴望与欢欣,就是我最真实的祖国!
2010年前的自由市场虽然繁荣,却是监管最差的地方,卖假货假药的;缺斤短两的;为争摊位吵架甚至动手的;欺侮外地来做生意的。自由市场还成了地沟油等有毒食物的集散地。还有没任何执照,没任何消毒设备的游医,就敢给人拔牙、镶牙,真是吓人。我在盐城市委宣传部做干事的时候,也写过文章披露自由市场卖病猪肉,有毒食品的新闻,在当地报纸上刊登,引起重视,但只是一阵风,暂时处理几个人,做做样子,过一段时间,又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一些人为了钱,真是什么都敢做!人们在自由市场买东西,只能凭经验来判断东西的好坏。如今再逛自由市场明显感觉到政府的监管,不只是在大商场、大超市,对自由市场,也是既治标又治本,因为政府已经感觉到自由市场才是中国底层民众食品最 大的来源地。
看着这在最偏远的自由市场上买到的是合格的卫生的食品;自由市场上没有看到以捡烂菜叶,捡鸡头、鸡屁股为生的人;这最偏远的地方,最 底层的百姓,收入最 低的人,他们的脸上都能洋溢着真实的,幸福的,有尊严的微笑就是我70岁的祖国……
世茂杯“我和我的祖国”获奖征文选登— 自由市场里的祖国
发布时间:2019-11-26作者:盐城文联 编审:盐城市文联 浏览量: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