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茂杯“我和我的祖国”获奖征文选登—那一段求学经历
发布时间:2019-11-21作者:盐城文联   编审:盐城市文联  浏览量:89
“爬格子”几十载,虽没出什么宏篇巨著,但看看自己一摞摞散发着油墨芬香的稿件,一本本红彤彤的作品获奖证书,便想起了六十年代初我上业余大学的那一段执著。
也许是启蒙老师就是一位“老文豪”之缘故,我从小就爱上了写作。作文屡屡被全校传阅。但由于家境贫寒,尽管初中升学考试获了个全市状元,还是违心地到一家邮电中专校学了年把电报业务,匆匆走上了就业养家之路。
我不甘心,边工作,边学着为报刊社投稿。可一支仅有初中语文基础的拙笔,总感到力不从心。
“一定得多读书,多学习!”一日,听说地区专员公署业余红专学校“文学专修班”正在招生,我欣喜地赶去报名。可开始接待我的中年总务硬是不收,说是学校只收机关干部,你是企业职工,上不了数。我听后哪甘罢休,又几次叮住老校长求情。当时似乎还没有(至少我不知)找人写条子、开后门等玩意,就在我这个“小人物“前后磨缠下,一旁的班主任老师破例为我登了记。
所学知识,一切都是新鲜的、有窍的。然而,困难、矛盾也接踵而来。且不谈一天高中语文未学过的我,陡然捧起大专语文课本要“跟趟“有多艰难,就说学习与工作时间上的矛盾就害得我实在好苦了。
专修班上课时间为每日清晨5-7点,机关干部下了课,上日班正好。我工作的报房是三班制,除了上中班早起影响不大,上大夜班,早晨7点过后才下班。怎么办?我只好请上早班的同事提前两个小时来接班,以后我再提前两个小时去换他(为了弥补人情,提前时间当然就不止两个小时了)。上早晚班,头晚上到夜里12点,第二天凌晨4点半就要起床赶学,一个十八九岁的小青年,夏天,这时正好可趁天凉多睡睡;冬天,热被窝更舍不得爬。为了掌握时间,我虽然买了只小闹鈡,但集体宿舍,怕惊醒别人,又不敢扭紧发条,只好睡睡看看,惊惊惙惙度黑夜。还让人难熬的,当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不久,粮菜奇缺,一天三顿都吃不饱,起早熬黑再读书,肚子饿得更凶。我本很痩弱的身体一度患上了浮肿病、胸膜炎。同事和家人知道后都劝我:不去学这个习算了。许多在机关上日班的同志都熬不住,班上70多个学员,像“黄鼠狼偷鸡——越拉越稀”,最后只剩30来个。但求知的欲望,还是鼓舞着我“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咬碎牙齿,坚持了下来。
每当我带着疲惫冒着风寒,独自行走在去学校的昏暗长街时,心中难免生出凄凉。但我一走进校室,捧起书本,听了老师那一课深一课的辅导,内心又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充实。正是专修班的学习,使我对祖国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学、博大精深的现代文学,以及要作文先要做好人的道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我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竟成了全班学员的佼佼者。还有个附带收获:语文老师的字写得特别好,发给我们的讲义稿都是他亲自用钢板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印起来的。这正好做我学书法的临摹本,所以我现在写的字非常像那老师。
可惜专修班只上了两年,我被调离县城下了乡,不久,学校又因文革前的动荡关闭了。然而,就是这一段的学习,使我从此走上了秘书兼业余写稿的生涯。几十年来,尽管有不少同行乃至后来 者当了官,或做了大款,轻松地丢了笔,而我仍握笔如初,越写越有劲。因为这活儿不就是当初我上专修班苦苦追求的么?那一段的执著不仅给了我有关知识,更增添了我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和精神!
不忘执著,永远执著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