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爷爷造间茅草房
爷爷造间茅草房,闸北普善贫民庄。
毛竹芦席稻草顶,黄泥石灰篱笆墙。
屋里隔成三房间,两间住人一厨房。
燕子屋檐做个窝,和睦相处两不妨。
屋漏偏逢连夜雨,脚桶面盆摆地上。
外面大雨内小雨,滴滴嗒嗒到天光。
奶奶半夜长声叹:何时能住砖瓦房?
出门两里一竹林,童年玩伴捉迷藏。
林边有条浅水河,菜叶垃圾顺流淌。
河边一溜滚地龙,就像旱地立船舱。
居住多为拾荒户,钻进钻出弯脊梁。
茅屋伴我三十载,翻修多次历沧桑。
(二)爸爸单位分工房
一九七九桂花黄,爸爸单位分工房。
举家搬迁到杨浦,房子面积三十方。
白天家人多外出,夜晚困觉太闹忙。
地铺床上和阁楼,一家九口三层床。
过道摆只煤球炉,螺蛳壳里做道场。
清晨听得摇铃声,拎着马桶出弄堂。
最怕盛夏雷暴雨,水漫金山成汪洋。
待到天晴积水退,留下一地烂泥浆。
左邻右舍胜亲人,一户好菜几家尝。
更有里弄好干部,亲民书记热心肠。
陋室虽小人心善,寒舍若水德为梁。
瞬间又过四十年,搬出蜗居到大场。
(三)我家搬进别墅房
二零一八好春光,我家搬进别墅房。
小院幽静居宝山,紧邻学府闻书香。
前院牡丹沐春雨,后院锦鲤戏秋塘。
三代五人三层楼,百六平方蛮宽敞。
从前盛夏摇蒲扇,难抵流汗到天光。
如今三九和三伏,中央空调送暖凉。
孙女已跨大二门,儿子外企事业强。
女儿辛勤包果园,四季瓜果销城乡。
天翻地覆七十年,日新月异幸福妆。
亿万家庭一分子,沐浴党恩享小康。
不忘茅屋遮风雨,不忘蜗居老工房。
共和国的同龄人,古稀放歌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