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内蒙古阿尔山当地人的说法,当红毛柳长出毛毛狗的时候,说明春天就要来了。在距离蒙古国边境只有30多公里的阿尔山,全年无霜期只有不到90天。3月24日,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来到这片在蒙语中被译为是“热的圣水”的地方时,积雪还没有化完,不过毛毛狗已在逆光中露出星星点点,与大片红色的柳条相映成趣。25日,由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罗成琰带队的文艺志愿服务团用一天时间为当地哨兵、林业工人、农民送上了三场“送欢乐、下基层”演出,刘兰芳、奇志、布仁巴雅尔、霍勇、乌兰图雅、蒋牧含、祁隆、欧小娟等艺术家与当地老百姓一起迎接春天。
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三角山哨所的那场小分队演出,尽管观众只有不到30个战士。
站在海拔1039米的三角山哨所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不远处的国门威严矗立,艺术家们对在这里日夜驻守边疆的年轻战士们顿生敬佩。慰问演出的主持人程前说,在自己还是小伙子的时候也有一个当兵的梦,就借这个机会先好好感受一下军人的气场吧。青年歌唱家丁晓红先唱了一首《美丽的日子》,她说自己曾经也是一名军人,今年刚刚转业,很羡慕那些穿着军装的战士。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志军18岁当兵38岁转业,来到此地触景生情,也为战士们高歌一曲《十五的月亮》,表达一个老兵的军旅情怀。“……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与他合唱的丁晓红,眼眶都湿润了。
小曾是哨所的战士们钦点的歌手,大家对他的歌简直是太熟悉了,基本上是张口就来。因为小曾也来自军营,唱的都是自己的生活,更能引起战士的共鸣。那首《我的老班长》刚一响起,现场观看演出的哨兵就开始齐声合唱,嘹亮的和声响彻在雪山之间。小曾的另一首《军中绿花》在部队也是人人会唱的歌曲,每每唱起,总能勾起思乡的情绪。三角山哨所的连长已经在这里戍边8年,他告诉记者:“刚来的时候都想家,我们平时的生活是有些单调、寂寞,尤其到冬季,有时候两三个月都下不了山,雪太大了。”借着中国文艺网采访他的机会,连长对着镜头表达了对家人的牵挂,他还说:“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会在这里戍好边!”演出结束后,小曾还特意到哨所的二楼观察室为在那里执勤没能看到演出的两位战士演唱,场面感人至深。对于小曾来说,哪怕只有一位战士想听他唱歌,那也是他的大舞台。
在小分队的演出中,奇志、张伟的相声逗乐了大家,霍勇演唱的《当那一天来临》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艺术家们还向当地送上了书法和摄影作品。“艺术家们的演出太精彩了,鼓舞了我们也激励了我们。我们笑,笑得畅快;我们哭,也哭得痛快。”三角山哨所的战士们希望文艺志愿者们能常来,因为有歌声、有关爱的日子就是“美丽的日子”。(记者 丁薇)